發布時間:2018-10-23
5月17日,在“制造中國2017年會”上,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規劃所制造業發展研究室主任邵立國直言表示,我國的制造業得了“軟骨病”,突出表現就是缺芯、少核、弱基。
就像前不久一飛沖天的C919大飛機,其中的液壓系統、發動機、航電核心處理系統等都是外國提供的產品或技術。同樣取得耀眼成績的高鐵,約90%的緊固件用的還是進口件。
“中國制造2025”實施兩年來,取得了初步成效,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特征還很明顯,我國制造業從2011年開始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,但還遠不是制造強國。
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,首要的短板就是“軟骨病”,作為“中國制造2025”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,其核心部件和高端精密設備嚴重依賴進口。據介紹,全國5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,大部分都是組裝,核心技術沒有多少。
而造成“軟骨病”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創新不足。根據前不久發布的《中國產業發展報告:2017》顯示,從創新鏈看,我國創新活動長期以來主要圍繞提高加工組裝質量和效率開展,整體上處于全球創新鏈外圍。
凯发k8官方旗舰店生產車間
因此,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,實現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創造”的轉變迫在眉睫。這需要凯发k8官方旗舰店高度重視自主創新,自主研發各種新型材料、新型裝備,力爭在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研發的產品、研究的技術,減輕對外國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依賴。
基礎薄弱也是“軟骨病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相比發達國家,我國在航空航天、高檔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中起步較晚,基礎設計和制造技術相對薄弱,低端過剩、而高端尚未形成。
這要求凯发k8国际堅持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,圍繞智能制造工程,在核心環節,突破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、增材制造裝備、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、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和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關鍵短板裝備。
對于中國制造業的“軟骨病”,工信部發布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工業強基的指導意見》,以企業為主體,以創新為動力,在信息技術、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,組織一批重點項目,實現產品和技術的突破。“中國制造2025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,發現問題,努力解決問題,我國制造業的“軟骨病”也將藥到病除。
凯发国际